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淼淼 % o0 B' V. ~ S6 C( M
我已经79岁,明年就80岁了!这漫长的人生,我没有因为战乱、贫穷、意外、天灾人祸、病痛……种种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我的叮嘱如下:
7 J& K% a+ v0 ?* @1 H7 ~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着! 同上一条,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 V/ x5 O" v* V7 E; d; {. P
. t% ?- a+ _+ V6 z$ b( i4 K! o----《预约自己美好的告别》琼瑶 0 j! {8 ?7 x4 A! @: k3 N5 b
2017年3月,即将进入耄耋之年的中国当代作家琼瑶,郑重地给自己的孩子们写下了一封家书,这封家书一经公开,就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影响。“生前预嘱”这个新鲜的词汇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大家讨论的对象。 4 {/ \. }% J+ K1 e: b
死亡虽然沉重,但却是每个人生命的终点。通往死亡的大门千千万万,当我们的生命不可避免地走向尽头,
5 L' f% P4 Y0 z- s是选择浑身插满管子,依靠生命支持系统艰难地维持毫无质量的生存状态?
1 @4 B( d' X% [$ Y" Y. M还是放弃过度医疗,在家人的陪伴下尽量无痛苦、有尊严地离开呢? % V/ M) E, x- m
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善终不仅仅是纯粹的医学干预,更应该是身体、心理、精神三个层面的全方位干预。而家人的陪伴和尊重对于其精神和心里方面的支持至关重要。 Z4 b7 ? |/ u4 S
然而真实世界中,受“贵生轻死”的道德价值观所影响,绝大多数人不愿提起死亡,认为死亡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尤其问及是否对临终有所安排时,60岁以上人群较少答复。 1 P# Y B( c9 d. ]+ o
除此之外,当生命终末期到来时,可能患者已经不具备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只能由家属做决定。“有救就要救”是个顽固的观念,阻碍自然死亡的是亲人的爱与不舍。只要能达成活着的目的,就要倾尽全力,倾其所有的救治,全力抢救被当成最大的孝道。
5 b: C" W$ V9 N但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愿望度过余生。生前预嘱就是我们为自己做的一份死亡决定。
' k& i# _ ]* a& \# ~: {8 E台湾作家李敖先生在2018年去世后,其子发微博,“我的父亲李敖,在今天早上10点59分安详地离开了,我和我的母亲都在旁边陪伴着他,关于我父亲之后的安排,一切遵照他的意愿和他的一贯作风,不举行任何活动,一切从简”。 2 l3 f% z) q$ ]# ]8 C
与琼瑶女士一样,李敖先生也立了生前遗嘱。 " V% k8 a4 T+ f+ U4 u1 J
那么,生前预嘱是什么?
) ^+ `9 i; M3 V& G% I) N生前预嘱是一份在本人清醒的时候自愿签署的文件。通过这份文件,签署人可以明确表达本人在生命末期,希望使用何种医疗照顾,包括是否使用生命支持系统比如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心脏电击等等积极的“有创抢救”,以及如何在临终时尽量保持尊严。 ' _! `1 D5 G2 O* z
生前预嘱,就是让大家规划自己的死亡,为自己规划一个有尊严的死,而且是最少痛苦的死。尊严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而死亡本身也是需要尊严的,是每一个人尊严的最后一次体现。 2 l7 k. o# y1 C! E0 r7 D( H: ^
在2021年死亡质量和死亡指数评估中,中国在8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53位,远落后于早已生前预嘱合法化的我国台湾地区(第3位)。 死亡质量评估 ( I6 h5 Q0 {/ ^- Y$ E3 W
我国的生前预嘱推广起步于 2006 年,罗点点女士创办了“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首次发布了生前预嘱文本《我的五个愿望》。在运营网站的基础上,2013 年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成立。 “选择与尊严”—我的五个愿望
1 h& X7 y$ M) T) C( P8 M* G% x目前,生前预嘱在我国大陆地区仍处于民间推广阶段。不过好在,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生前预嘱的重要性,并不断探索推出相关政策。) ?1 H$ r& i V3 _: D6 y
1 C2 S. n; d3 W+ u; z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胡定旭、凌锋、陶斯亮分别就“生前预嘱”提交提案。2012 年,顾晋向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制定行政法规或规章在全社会推广“尊严死”,让“生前预嘱”具备法律效力。
% C1 R, I1 N6 t' u% \2 i" G" H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老年人尊严离世的问题。 9 f1 [" l) s/ }; @
而就在今年的6月23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更是将生前预嘱写进了条例。
. \7 G: ]( U& e% O5 h1 D其中,新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收到患者或其近亲属提供具备下列条件的患者生前预嘱的,医疗机构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实施医疗措施,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意思表示:有采取或者不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进行或者不进行原发疾病的延续性治疗等的明确意思表示。
+ [3 M' m% G1 @9 l* D! ~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将「生前预嘱」纳入法律体系。深圳的“生前预嘱“首次立法,在重症临终抢救上不再由家属来决定,而是尊重患者本人所立定的“生前预嘱”来决定。在“生前预嘱”方面,深圳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4 N f p/ H, j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当下老年人越来越重视终末期生活质量,并愿意主动做生前预嘱,与子女坦率地沟通后事安排;年轻一代也越来越开放,关注生死的话题,探讨生命的意义。 “选择与尊严”网站历年登录网站、注册网站、注册生前预嘱人数
3 k! m% [1 `3 }% J/ z人终有一死,但我们一生都在千方百计的逃避这个结局,即使知道没人能逃得过,也不愿直接面对,随意谈论。 . }# |9 Y, O3 c) Y. T& v* s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被使用各种器械和医疗手段来延长寿命。有些人,虽一息尚存,但毫无尊严。 $ l" ^, R7 L; z2 z X1 ^
死亡,不应该是禁忌与惧怕,参透生死的迷局,才能活得更明白,走得更理性。 + R7 R8 X8 u9 R" P, |
每个人都会走上最后一段路程。那个时候,如果不愿再毫无尊严地承受痛苦,生前预嘱或许能实现你最后的愿望。 + h1 H0 x( A: W
. L& d* M2 f5 U3 u4 X0 r9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