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转发天涯一个癌症治疗新思路

  [复制链接]
20319 41 xyuzheng 发表于 2014-6-6 15:00:2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具体链接见:http://bbs.tianya.cn/post-free-3107631-1.shtml

摘录里面的核心思想:
 1) 最最最最(我用了4个最)重要的第一点:癌症治疗的最大问题是对付转移灶(而不是原发灶)的问题。这一点说出来之后虽然都清楚(无人会有异议),但绝大多数人,不只是病人及家属甚至包括我们的医生朋友,对此视而不见。反映到临床上就是常见的“今天确诊明天手术”的现象。究其原因,我估计是因为没有人认为可以有确切的办法解决转移灶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既然没办法,那么还是先顾眼前吧。
  2) 转移灶来自扩散到全身其他部位的单个癌细胞。但是单个的扩散到其他部位的癌细胞对人体没有任何直接危害。这些癌细胞的危害来自形成转移灶。就是说扩散是指癌细胞离开了原发灶游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个过程在原发灶形成的早期就开始了,但是扩散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当扩散的癌细胞形成转移灶之后。所以癌症治疗的挑战不在于如何防止单个癌细胞的扩散(这个很早就发生了,也不可能阻止),而在于如何不让单个的癌细胞形成能致命的转移灶。今天确诊明天手术只能减少更多的扩散,对是否可以防止早就扩散的癌细胞形成转移灶没有积极意义(反而可能有消极意义)。转移灶和扩散癌细胞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独立的血供而后者靠扩散营养生存。这就决定了后者不能持续发展而前者可以。
  3) 有人问术后化疗不是杀死残存和扩散的癌细胞,防止扩散的吗?这是愿望,不是临床现实。杀死残存的扩散癌细胞纯粹是愿望。因为扩散的癌细胞没有独立的血供,所以任何依靠血液提供的识别和杀伤手段都不可能对这些细胞高度有效。但是化疗杀死新生转移灶是可以的,原因也是因为转移灶有供血。但是这个化疗只是在实施的时候有保护作用。你能做多久?一年还是10年?你想活多久?一年还是10年?
  4) 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消灭转移灶手段是自身的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这个指标目前在临床上无法准确测试,所以“看不见,摸不着”(但不代表不存在)。这个特异性的免疫由肿瘤提供的特异性的抗原来维持并反过来限制肿瘤的发展。免疫与肿瘤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为是这个关系,所以与肿瘤平衡存在的抗肿瘤免疫是抑制原发灶存在时看不见转移灶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关系,原发灶消失后,抗肿瘤免疫的生存失去支持,最终可能衰竭。任何在这个免疫衰竭之后出现独立供血的转移灶就不再受这个免疫的制衡。由此而来,如果一个病人有远端的转移灶,并且是远在原发灶之后形成了(近期转移),可以判断这个病人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不再工作。
  5) 抗肿瘤免疫的存在是很多肿瘤减负治疗,比如说放化疗,能够有效的根本原因之一。放化疗对肿瘤的直接杀伤导致了肿瘤抗原的一个集中释放。释放的抗原刺激了与肿瘤平衡存在的抗肿瘤免疫升高并攻击肿瘤。但是这个过程导致免疫对所攻击的抗原性质的“怀疑”,甚至导致免疫得出自身攻击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抗肿瘤免疫或者迅速衰竭或者耐受。总之不再能保持与肿瘤之间的平衡。其结果就是临床上的肿瘤反弹与病情恶化。
  6) 在两种情况下抗肿瘤的免疫可以不被认为是自身攻击。第一种情况是在识别抗原的同时有“危险信号”存在。所谓危险信号是与外源物质入侵有关的信号,比如细菌真菌上的某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刺激抗原呈递细胞产生一系列免疫因子。这些因子转而作用于T细胞,是T细胞认为它们识别的抗原来自外源,是对机体有害的入侵,因而必须给予干净彻底的歼灭。这样就不会在出现衰竭和耐受的问题。另一种情况是在没有危险信号的时候抗原的消失。这样就不存在是否需要保护的问题了。也就是说如果原发灶在免疫升高后消失了,免疫就不会因此认为是自身攻击而把剩余的免疫应答耐受。这是有些病人原发灶手术后,特别是术前化疗有应答再手术后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原因。这两种防止免疫把抗肿瘤应答当成自身攻击而屏蔽的手段相比,走危险信号的通路更好。特别是在有危险信号修饰的情况下去掉抗原(疫苗),免疫会留下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记忆。这个记忆是保证术后长期不再复发和转移的最佳解决办法。
  7) 大多数癌症病人最后死于直接和间接的恶液质。恶液质的本质是系统炎症,是一种先天免疫亢奋和失调。这个炎症虽然是免疫的现象,但与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不一样。炎症的诱因是肿瘤造成的局部创伤(破溃)。在缺少抗原的情况下出现的创伤往往导致免疫紊乱(不清楚为什么有创伤无感染?)。恶液质之所以往往在转移后发生而不是在原发灶发生就是因为原发灶的肿瘤有抗原并且启动了一个过继免疫应答。在免疫的整个应答过程中,只要有过继免疫出现,先天免疫(炎症)就会让路,不造成伤害。癌症晚期抗肿瘤过继免疫崩溃或者耐受,造成了过继免疫缺失情况下的先天免疫亢奋。这个就是大多数癌症病人的死因。防止恶液质可以有若干药物手段(干预炎症),但最有效的还是启动抗肿瘤过继免疫。只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会因人而异

45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15-1-1 13:45

dxydxy1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4-6-6 21: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
感觉有点道理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1]初来乍到
xyuzheng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4-6-6 23: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核心内容有二,一是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到如何激发过继性肿瘤特异免疫而非杀灭癌细胞。二是后期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炎症。
等待一场奇迹  幼稚园小朋友 发表于 2014-6-7 01: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有道理,炎症确实是后期非常难搞又致命的side effect。但是好象没看到文章中说怎么控制炎症,或者我没有读全。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1]初来乍到
xyuzheng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4-6-7 10: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等待一场奇迹 发表于 2014-6-7 01:21
有道理,炎症确实是后期非常难搞又致命的side effect。但是好象没看到文章中说怎么控制炎症,或者我没有读 ...

好像提了三种抗炎手段。激素、抗甾醇消炎药、还有一个记不清了。
如何激发过继性肿瘤特异免疫应答,作者也是在探索,实验的路子也不一定有效。
但是这两个指导思想还是很有价值的。
热咖啡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14-6-7 18:5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又来了,有数据有论文尽管拿出来,论坛里也都是明白人
憨豆精神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4-6-7 19: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我把我的意见(对“顺之民”说的)复制到这里。

在这里再说说探锁的肿瘤免疫说吧。
昨天和今天他与你的对话我都读了,我的感观如下:
1、在他发明的“危险信号”公布之前,他的肿瘤免疫说于抗癌的实际没多少意义。
2、他对靶向治疗没有真正的认识,他基本认为靶向治疗可有可无,没看到它在人类抗癌史上的先进性。
3、他对肿瘤的生长、发展和死亡没有真正认识,他不知道没有实体瘤的可以在几个月内长出实体瘤,也不知道有实体瘤的可以在几个月内消失;他心目中的肿瘤只是实体瘤,而不是真正的肿瘤;因此他也不知道有没有实体瘤的病人同样面临治疗失败的危险。
4、他对器官移植的免疫问题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他认为肝脏因为是免疫豁免器官在移植时移植后可以不用免疫抑制剂,他连全世界没有一例肝移植手术不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事实也不知道。

  上述几点让我感觉他的学问不够扎实,不大可能发展成惠及癌病人的新锐理论,因此,我对他的学说的兴趣不得不到此为止,不再关注。

点评

防止过多干扰也是一种必需  发表于 2014-6-9 10:48
我是肿瘤病人,不是肿瘤医生;我的一切意见仅供参考,千万别与正规医嘱等同。
欢迎光顾:(http://blog.sina.com.cn/u/5306366644)
mindfury  初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4-6-7 22: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mindfury 于 2014-6-7 22:39 编辑

这个根本不算什么新理论,肿瘤炎性微环境这方面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几个针对性的药物目前也在临床试验阶段。

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有两个药物,Plexxikon的CSF1R抑制剂PLX3397和Roche的anti-CSF1R抗体RG7155,两者单药在临床试验中都没有获得积极数据,目前研发方向是与其它肿瘤免疫药物联用。

另外就是靶向JAK信号通路的ruxolitinib,在今年ASCO上公布了胰腺癌二期临床数据,C反应蛋白高水平患者中位生存期可延长1个月左右。20%的患者有超过5%的体重增加。

总结一下就是,针对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药物目前单药药效有限,在改善晚期患者生存质量上可能有一定帮助。
花香满径  初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14-6-8 09: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日照
没看懂{:soso_e110:}
yuanbh  初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14-6-9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看了好几遍,似乎有提示的是:1、不要随便手术2、最好手术前化疗。没有看太懂。
父亲肺癌多发骨转 QQ:5455717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