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突破无药可用困境,创新靶向治疗让BRAF突变肺癌“低头”!

 关闭 [复制链接]
2574 0 青菜567 发表于 昨天 20:07 | 置顶 | 精华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Tony

众所周知,肺癌是长期霸占着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双料榜首",它其实是一个庞大的"犯罪团伙",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活跃的"骨干成员",占了85%的"市场份额"。

在NSCLC手下有个叫BRAF的基因突变"小头目",大约2%-4%的"案件"都有它的参与。再往下细分,BRAF的手下还有个特别爱出风头的V600,它可是占了BRAF突变"犯罪记录"的一半[1-2]!

BRAF 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何关系?

相对于EGFR、KRAS、ALK等常见肺癌靶点,BRAF基因突变就像是个低调但破坏力极强的“飙车党”——虽然它在肺癌里占比不高,可一旦出现,就会疯狂踩油门,让肿瘤细胞一路狂飙!

正常情况下,细胞生长就像开车,有“油门”也有“刹车”。但BRAF突变会让肿瘤细胞的“油门”卡死在加速状态,疯狂激活MEK-ERK信号通路(可以想象成是一条“飙车专用高速路”),导致肿瘤不受控制地生长、扩散。更麻烦的是,这种突变往往意味着肿瘤侵略性强、容易转移,患者的预后也相对较差[3]。

而且,BRAF基因突变虽然相对罕见,但不意味着“少数”,结合我国的人口基数和肺癌整体高发态势,这一特定亚群的患者数量不容忽视,患者往往年龄较高,与吸烟关系不是很大,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且容易发生转移[4],在临床上存在着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简单来说,BRAF突变就像给肿瘤装了个“加速装置”,让它更凶猛、更难对付。但医学上也找到了“刹车”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如何精准打击这个“飙车党”!

d573cf5abf48171e5ee6c81878d7449.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BRAF突变肺癌治疗:从“束手无策”到“精准狙击”

过去,BRAF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较差,总生存期(OS)较短。在药物治疗方面,化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并不理想,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1.5~4.2个月;免疫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仅25%,PFS也只有2.5~5.3个月[4],远远不能满足治疗需求。

幸运的是,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深刻改变了BRAF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格局。目前已获批的 BRAF 抑制剂可根据作用靶点分为:
  • 非特异性 BRAF 抑制剂,对包括 BRAF 在内的多种激酶均有抑制作用,具有广谱的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适应证较广。
  • 特异性 BRAF 抑制剂,能够精准地阻断BRAF突变蛋白的功能,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更令人振奋的是,医生们发现采用"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更好,就像在战场上同时切断敌人的两条补给线,让肿瘤细胞无处可逃。该方案已得到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此外,该方案还已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根据《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诊疗专家共识》推荐[6]:
  • 首选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一旦确诊BRAF V600突变,优先考虑“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方案”治疗
  • 中途发现突变:如果一开始没做基因检测,后来才发现BRAF V600突变,可以立刻切换“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方案,或等当前治疗方案无效后调整。
  • 耐药后怎么办:如果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治疗后广泛进展,可参考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治疗方案如化疗+免疫治疗。
  • EGFR突变耐药:如果EGFR靶向药耐药后出现BRAF突变,可以考虑“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联合EGFR靶向药的三药联用的创新方案。


这些突破性的治疗进展,让原本面临"无药可用"困境的BRAF突变肺癌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医学的进步正在不断改写肺癌治疗的历史,为更多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可能。

BRAF抑制剂不良反应应对指南

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在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患者在接受BRAF抑制剂治疗时,发生率≥20%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皮肤不良反应(皮疹、瘙痒、皮肤角化、皮肤癌等)、光敏反应、脱发、心肌病、恶心、腹泻、呕吐、头痛、疲乏等[7],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症状表现对照药物说明书判断,并及时寻找医生进行专业的判断和处理,切忌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RAF抑制剂在体内执行任务时,可能会和其他药物产生"工作冲突"。因为它主要通过肝脏的CYP3A4和CYP2C8酶代谢,所以服用期间要避免使用影响这些酶活性的药物。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提前做好"工作协调"。

总而言之,这些不良反应管理就像开车系安全带一样重要,但完全不必过度担心。现在的医疗团队都有丰富的应对经验,会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航方案",不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锁定敌人,精准出击——BRAF突变检测全攻略

精准治疗,检测先行。

想要打赢BRAF突变肺癌这场硬仗,首先得做好"敌情侦察"工作。就像打仗前要摸清敌人的兵力部署一样,推荐所有经病理学诊断为肺浸润性腺癌(包括含腺癌成分)的患者均应进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这是制定精准作战计划的关键第一步。特别是晚期患者,这个检测就像拿到了打开靶向治疗大门的金钥匙,能帮医生判断你是否适合使用BRAF抑制剂。

进行BRAF突变基因检测的话首推肿瘤组织样本,通常来源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CT引导下肺穿刺、胸腔镜/支气管镜取样和淋巴结穿刺活检等。如果实在取不到组织样本(比如病灶位置特殊),还可以考虑使用液体活检补充检测,液体活检指在血液或身体分泌物中进行癌细胞检测的过程,血液检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液体活检。

目前建议优先选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多重RT-PCR)和二代测序(NGS)作为BRAF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免疫组化(IHC)可作为补充筛查[6]。

bf013a62b54e6788f1434d872ee75f3.png
BRAF基因突变不同检测方法比较

记住,精准的基因检测就像给导弹装上导航系统,能让后续的治疗事半功倍。所以确诊后一定要和主治医生充分沟通,做好这项关键的"敌情侦察"工作,为后续的精准打击打下坚实基础。现在的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就像现代战争中的卫星侦察一样可靠,能帮我们锁定肿瘤的致命弱点,为赢得这场生命保卫战提供重要情报支持。

小结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肺癌治疗已经进入精准靶向时代。虽然BRAF V600突变在NSCLC中相对少见,但这类患者终于迎来了专属的治疗方案。过去,这类患者只能依赖传统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就像用普通的钥匙开特殊的锁,总是差那么一点契合度。

现在,针对BRAF V600突变的靶向药物,就像量身定制的钥匙,能够精准地打开这把特殊的"锁"。更令人振奋的是,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优异的效果和可控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方案,就像给战场派出了配合默契的特种部队,大大提升了战胜肿瘤的几率。

当然,医学探索永无止境。对于BRAF非V600突变的患者,我们仍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相信会有更多突破性的治疗方案问世,为每一位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如今我们正站在肺癌精准治疗的新起点上,期待着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让疗效和生活质量可以兼得。

efda6ed57e30e900b48c831c6c5278c.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LEONETTI A, FACCHINETTI F, ROSSI G, et al. BRAF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ickaxing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J]. Cancer Treat Rev, 2018, 66: 82-94.
[2]HORN L, BAUML J, FORDE P M, et al. Real-world treatment patterns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BRAF V600-mutated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Lung Cancer, 2019, 128: 74-90.
[3]O'LEARY C G, ANDELKOVIC V, LADWA R, et al. Targeting BRAF mutatio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9, 8(6): 1119-1124.
[4]赵媛媛,周建英,范云,等. BRAF V600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 (12): 1145-1152.
[5]Planchard D,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2 Jan;17(1):103-115.
[6]中华肿瘤杂志, 2023,45(4) : 279-290.
[7]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罕见肿瘤委员会. BRAF抑制剂治疗恶性实体肿瘤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10): 919-929.


审批码TAB0044276-96090
有效期为2025-04-25至2026-04-24
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文章声明: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