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谁来终结癌症?(最新科技报道)

  [复制链接]
65821 87 英雄武松 发表于 2012-2-26 16:25:29 |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17 02: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乳腺癌与镉摄入量有关》
% c0 {  D  H; w9 s. A' g  ~( B
1 x8 F: K% a. U. S5 \. j) f( ~+ r% ]6 G* Y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3月15日说,该学院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性从食物中摄入的镉元素量越高,患乳腺癌风险越大。
7 j1 T1 E- ]( j6 b; H" T7 Z
1 g, Q+ Y+ r$ |. \  U$ [这项研究以瑞典近5.6万名女性参与的饮食习惯调查数据为样本,经分组比对发现,镉摄入量最高组的女性比摄入量最低组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高21%。另外,食用全麦食品和蔬菜较多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相对较低。
4 F$ m! M* r6 G5 S/ c, {
( M; D% D4 @3 }5 t8 L+ b有关专家认为,动物肝脏、肾脏以及某些贝类海产品中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研究人员表示,人们早已知道镉是有毒物质,在某些情况下具有致癌性,他们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从饮食中摄入的镉与乳腺癌是否相关。& [+ I' S8 Q& x$ Q6 l: ^

* M' ^) j1 S5 y3 w这项研究报告已刊发于美国《癌症研究》杂志网络版。(来源:新华网 刘一楠) ( q3 }. H' v5 h* o1 \- L

1 G+ s' S4 w1 m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17 0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0 E; H" g9 [4 T9 H. g2 x) k8 R# Q                《新手术方法可摘除超大型肝肿瘤》 ; c8 q! Q( m6 D* [: Z1 h! L; D6 H) C

6 {: y, y- @* u% f& D) L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学院3月13日发表声明说,该院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可用于疑难肝肿瘤治疗,以摘除通常被认为无法手术摘除的超大型肝肿瘤或分散的肿瘤结节。- ^, K# w/ d( v# M  Y& X/ _5 f* D

' g! {4 H2 T6 U9 r; o9 A# r: ~! d肝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单独或较小的肿瘤一般可安全切除,但出现很大的肿瘤或多个肿瘤结节时,手术通常较难完成,因为如果切除所有肿瘤组织,剩下的肝脏可能不足以正常运转,进而出现肝衰竭并导致患者死亡。+ Z9 n, l! F# W6 h% @3 N

3 a2 `/ S' u2 v3 r0 N' z$ c雷根斯堡大学医学院外科主任汉斯·J·施利特博士说,他的研究小组在过去两年中发明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利用肝脏可再生能力强的特点,解决疑难肝肿瘤治疗问题。; a0 S: T/ q$ _  g

; l; Z. Z( O3 l4 e8 X手术分两步。首先,将肝脏中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切开,并部分中断肿瘤组织供血,这样,肿瘤组织依然保留在体内,继续行使肝脏的部分职能。7至10天后,正常却较小的肝组织增长至原来大小的约两倍,足以保持肝脏正常运转,这时再进行二次手术,取出肿瘤部分。
; A8 l+ v% b6 h; I2 `
1 J  n: @+ c9 X# I" z7 H# D“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取出一些先前手术无法完全摘除的肝肿瘤,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机会。”施利特说。
& ]# U" q0 D2 I8 l6 d4 {# x7 Z( f! A) A9 n
本项研究成果细节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知名外科学杂志《外科学纪事》上。(来源:新华社 郭洋)/ ]8 f& C! _% ^$ k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17 21: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纳米技术减轻化疗副作用》
; X$ ~& I8 t, ]+ S0 B2 b3 ?3 B/ b! l5 n$ n$ y: g3 @+ }$ w
     新华网莫斯科1月19日电(记者贺颖骏)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通常免不了承受脱发、贫血和恶心等痛苦。为解决这一难题,俄研究人员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一种专对癌细胞下手、不伤害健康细胞的化疗方法,并在体外实验中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9 Q+ b8 ~% `5 V. w1 b6 a9 t/ W  W$ D  A. f7 k( b8 N
几十年来,化疗药物一直是医生对付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这类疗法的副作用也众所周知。比如从紫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它可以阻断某些细胞的正常分裂。由于癌细胞的分裂速度比普通细胞快,这种化合物被用来治疗癌症。
4 t' |/ r+ b' Y9 S0 ~/ z$ D5 y1 o7 `( a1 @& ]
  然而紫杉醇药物不仅作用于癌细胞,也对其他分裂较快的正常细胞产生影响,比如对毛囊细胞、骨髓细胞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消化道,分别导致脱发、贫血及恶心。因此,研究人员希望找到能主动辨别癌细胞,并且只对其产生作用的药物。
* D& a5 R8 }) `2 f- L1 |2 Q( N' ~# S- J6 D# M
  俄罗斯科学院基因生物研究所、全俄分子诊断和治疗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俄学术刊物《俄罗斯纳米技术》上报告说,人体细胞膜上有一种被称为“受体”的蛋白质,它能接收细胞外特定分子的化学信号,并与之产生反应,就好比钥匙与锁的关系。每种细胞都有彼此不同的受体,癌细胞上有一种专门接受“甲胎蛋白”的受体。如果这种蛋白的含量水平异常超标,且有其他化验指标佐证,则不能排除癌变的可能。
! {! O5 f7 G- a( q4 l9 Y' `) y1 U3 t* m4 b; ~5 L- l
  鉴于癌细胞受体的特殊性,俄研究者将甲胎蛋白分子与紫杉醇分子合成一种纳米粒子,让癌细胞主动识别该“组合体”中的甲胎蛋白并将其吞噬,然后紫杉醇就可以逐步释放,阻止癌细胞分裂。同时,其他细胞因为无法辨认并吞噬这种纳米粒子,不会受到影响。 8 j( k: Y7 ^* \  o! Y4 W& w

( F* j) `, n4 I  据研究者介绍,这种新药的体外实验结果令人鼓舞:它的抗癌活性比自由紫杉醇分子高出数倍,在个别实验中甚至达到25倍。同时,它在正常细胞内的累积速度仅相当于在癌细胞中累积速度的1%,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因此既可提高化疗效果,又有助降低副作用。预计在下一阶段研究中,科研人员将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动物和临床试验,以评估进一步开发的前景。
5 D; }" N! c0 u3 D4 H0 ]8 o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17 21: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纳米金星能够热攻击癌症》) R2 U9 A" g. h* \) c% H

8 ]7 a) i" u8 H2 Y1 h2 d1 R( \: S' u" g
   攻击癌症的纳米金星。图片来源:R. Rodrguez-Oliveros,J. Sánchez-Gil/西班牙国立研究委员会
& q( _6 S! L% {% ^- u% b( ?' ?: \% f' H
“金星”是如此之小,以至于1000颗金星的跨度才相当于人类一根发丝的直径,然而它却能够成为一名有效的癌症斗士。 , |! h/ O$ h$ v! p* I& q+ w
6 J2 A; B' C4 O5 q  j; y) q0 S7 H
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微粒能够被送往一个肿瘤,进而被激光或磁场所操控,并最终通过加热恶性肿瘤细胞来消灭它们。
" `1 m6 R# S. r& i8 y- I3 d8 z" u
7 F# g/ m/ x" f7 _4 d$ L如今,研究人员指出,金微粒如果被塑造成星状物则能够燃烧得更热。
' k5 ?. W3 ~. ~3 ?1 U! x8 b4 y& E* y! s3 J9 x; T0 V
金已经是一种极好的辐射源,这是因为其表面上的电子能够有效捕获光线,但是当其表面变成长而尖的钉子状时――被激发的电子在尖上采集光线――则能够产生更高的温度,就像图中所展示的那样。 + k8 {; F1 a* p/ ^7 A% o
! ?& u1 Q" y1 d: g/ |
西班牙国立研究委员会的R. Rodrguez-Oliveros和J. Sánchez-Gil在发表于最新出版的《光学快报》上的一篇论文中报告说,与球状微粒相比,一个有8个尖的星状物能够产生10倍于前者的温度。
: V" ]: q" G& p* h5 ]8 |4 z9 h" h" z2 J( q7 k1 Z, w$ s7 Q
此外,它能够吸收能量较低的光,而这将使治疗被光线缠住的健康细胞变得更加容易。
2 E* X+ ~* P4 S$ R/ k# Z( G  u0 r5 l/ Z) `2 S
一个有20个尖的星状物甚至可能会更好,但科学家还没有完成这些计算。
" E8 a5 p3 x+ ^2 r) ^& b% Z% l; _/ m0 \1 W
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开发出一些有助治疗癌症的纳米微粒。在光动力疗法中,它可以携带大量光敏分子进入肿瘤,帮助杀灭癌细胞,其效果好于常规方法。, s% {4 s) Z( }; w' e8 ~
一切平安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2-3-18 08: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延边州延吉
年底就快来啦,到终结拉就都。

点评

末日论。必须有信心。  发表于 2012-3-18 16:56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20 23: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等离子体照射杀死癌细胞》) E4 W% d( P+ _* ^4 K6 m7 v9 m: l

$ A' Z* ]$ W9 Q! {3 e# ~3 h6 t& ^9 _& a/ b: U
        新华网东京3月19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吉川史隆率领的研究小组19日说,他们利用特殊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照射卵巢癌细胞,在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死了恶性细胞。
' z) p* H- L# n
! Z0 U! {" g; ]1 Y$ V  V2 w& O  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广泛存在于宇宙中。通常,在大气中产生的等离子体是高温的,但是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在大气中也能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装置。利用这种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照射培养皿中的癌细胞,在不产生炎症的情况下,癌细胞会出现凋亡。
! q6 S/ @) x4 r6 T+ ^5 H$ |$ R/ I( ^/ H6 `3 u! p% t0 f4 B
  研究人员在《应用物理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用等离子体照射肿瘤约10分钟,70%的卵巢癌细胞就死亡了,由于不发生炎症,周围的细胞也不受损害,只有癌细胞会死亡。另外,向正常的细胞照射等离子体,死亡的细胞却很少,几乎没有影响。
( k, s+ o! _4 }) }8 R" t4 _1 g% v1 N0 C; X
  吉川史隆说:“现在治疗癌症主要依靠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是等离子体有可能成为第四大治疗方法。对卵巢癌以外的癌症也有望产生效果。”今后,研究小组准备进一步研究照射等离子体引起细胞凋亡的详细机制。% M4 w5 {: I- i! @
贴心小袄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2-3-22 21: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资阳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24 22: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国家纳米中心开发出一种新型光控多功能癌症诊疗载体 >5 l, _: K! A$ y0 ~4 F+ u
& L( ]: m  @8 S8 n
文章来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发布时间:2012-03-20
+ ?. }) z! q0 r# C* }- |
1 Z: V7 H0 W3 e6 g6 q1 D在纳米材料应用于癌症诊疗的研究中,金纳米材料因其可调控的光学响应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获得了广泛关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和吴晓春两个课题组近几年密切合作,致力于开展金纳米棒生物效应与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并推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4 h+ x$ r. U- i/ A* a- n! ~& r) A& ^9 T- B2 S& {
金纳米棒在近红外区可调控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赋予了其一系列优异的光学响应,展示了金纳米棒在生物成像及肿瘤热疗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但金纳米棒自身表面积较小,不利于药物的携带。针对金纳米棒的不足,研究人员设计了金纳米棒核/介孔二氧化硅壳的杂化纳米结构Au@SiO2,利用后者的高比表面积成功实现了化疗药物的高效载带。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工作在肿瘤细胞实验中实现了光控释药,向个性化治疗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 R: B8 i2 U0 ~

) j' y9 ?2 ?% j2 Y该研究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的包被解决了金纳米棒不易携载药物的难题,是首例关于Au@SiO2用作药物载体的报道。Au@SiO2在细胞内的定位可以通过双光子成像技术方便地实现。在包载了典型的抗癌药物-阿霉素之后,通过激光照射,Au@SiO2实现了两种癌症治疗模式:低功率激光诱导阿霉素释放而产生的化疗模式,高功率激光通过光热转化效应而直接实现的化疗和热疗双重模式。而且,这两种治疗模式可以通过改变激光的功率而进行精确的远程调控。也就是说,新型Au@SiO2载体不仅保留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金纳米棒各自的独特性能,而且还创生出了激光控制药物释放这个新功能(图2)。 0 r# ]5 M4 s5 X- R4 A

$ v; n  o0 u4 w由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金纳米棒各自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兼具两种成分的Au@SiO2载体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这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并且各项功能可以协调增效作用的复合型纳米载体是纳米药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其性质和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将获得兼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发现。发展这种多功能集成的纳米载体,也会为未来的按需给药和个性化药物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k9 C2 N, G' \$ ^5 Y
( U8 E$ s9 e5 a- B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并被选为2012年第24卷第11期的封面文章。《先进材料》杂志审稿人认为:“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结构载药特性和金纳米棒独特的光热响应有效结合,为发展新一代的多模式的治疗技术提供了新契机”。 ' F: k: V9 m! V% u9 @
( g4 a' m0 I: m% v, t
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o2 S' ]3 t7 P  p9 T( N. |/ ~; ^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28 00: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研究识别癌症小分子与miRNAs关联>
" |" z' ~( q' ]- B' O
& G5 U8 I, o$ w. N5 w
' `) S4 _( y3 h/ p* M3 _- R: S: k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links between small molecules and miRNAs in human cancers based on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的文章,首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高通量识别人类癌症中小分子化合物与miRNA间的关联关系,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出版社旗下《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 a9 H- k. l/ `! I) [2 U1 \. o& r  m  O2 }' g. I- y' P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李霞教授,第一作者是杨宝峰院士指导的博士后姜伟副教授,这两个研究组合作,共同解析了基于转录反应识别人类癌症中小分子和miRNA关联。( s. h  z$ \* V7 Z7 l& f% ?2 Y3 v
4 [, Y$ O2 p& j$ ^6 F# Y
miRNA是一种单链的非编码RNA,参与多种与人类癌症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近年的研究发现miRNA能够被化学小分子所靶向,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小分子化合物靶向miRNA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
; E% W5 m# M3 _+ G' n3 X3 g) y. w/ G: v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高通量识别人类癌症中小分子化合物与miRNA间的关联关系。基于小分子扰动的基因芯片数据、癌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miRNA所调控的靶基因等信息,在17种人类癌症中构建了小分子和miRNA的关联网络。" l# N/ l, I( f# Q2 a
6 ^! \* i6 [/ g/ u
之后研究人员还通过对网络的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小分子模块和miRNA模块的功能特点,并成功应用于候选药物的筛选以及药物的重新定位。研究结果发现曲古抑菌素A(TSA)可能具有广谱抗癌的作用,同时,TSA与miR-19a、miR-19b、miR-23b的关联关系在所有癌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通过对这三个miRNA共同的靶基因进行通路分析发现,它们显著富集在了MAPK信号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中,这提示我们TSA可能通过调控这两个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 a( L9 [$ U) V( o% C  @

- D/ [7 U4 ?7 _1 _$ ]此外,分析结果还指出,2-脱氧-D-葡萄糖(2DOG)具有成为候选抗癌药物的潜力以及雌二醇可能具有抗炎活性等。这项研究的成果将极大地加快miRNA相关药物的研发,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候选药物,同时也将对癌症患者的个性化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帮助。
9 i+ Q7 b4 j( V+ M1 j; c( ]6 Z) @
! F& ^: D6 |; `7 T/ k李霞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生物谱的复杂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与生物标志物识别;生物信息融合分析技术;分子生物网络(SNPs虚拟网络、基因调控网络、miRNA-mRNA协同调控网、蛋白质互作网络等)重建;miRNA与复杂疾病调控机制研究;复杂疾病的风险通路(pathway)识别技术;基因与蛋白质功能研究的生物芯片信息学分析技术;高通量药物分子靶标筛选技术;研发解析癌症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分析平台等。(来源:生物通 万纹) . [8 T+ ?, }9 j! U

5 y' G0 G! ]% r) P/ D) _
英雄武松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12-3-29 02: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萨克斯坦
       . H- O, N; n: x% b, E, K
              《“肿瘤发生发展中关键蛋白的功能与调控”启动》
% I+ `" X" S  s" G1 l  n) v3 C# P4 s4 f/ W- C+ \- l$ t
         近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度项目“肿瘤发生发展中关键蛋白的功能与调控”启动会在成都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由四川大学肖智雄教授担任,该项目组建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队伍,将围绕原癌蛋白群与抑癌蛋白群信号网络的互动调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系统深入地研究原癌-抑癌蛋白信号网络互动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上皮-间皮转化以及细胞迁移等生物学过程调控的分子机制。/ a" `- \& q, ?1 h

1 J3 H( l' C# b  ?( E      原癌蛋白-抑癌蛋白信号网络的调控失衡是导致肿瘤等复杂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阐明原癌蛋白与抑癌蛋白信号通路的功能互动与特异性调控不仅有助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将为癌症诊治提供特异性药物靶点和新思路。
, N$ G% L- n3 j% R' P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