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11c77d01013uzv.html
& K+ {$ [" |8 @; P0 [: `/ ]6 h, P5 A* e' M0 b% h- B
恐惧的由来—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手记(8)(2012-10-14 19:29:35)转载▼标签: 杂谈
) ?+ r/ U" g; O! T7 ?% J+ i 在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所有恐惧之中,没有什么比预知死期将至更加恐怖了。' I, }$ Z+ F7 q' P% P/ t7 w3 t
7 C. _& p% \/ \- [2 F7 }
时间伴随着接踵而至的消息迅速流逝――坏消息,对坏消息的否定,然后是更坏的消息。万家欢庆、爆竹声声的时候,我们更加绝望。1 {2 D; F4 g; Z
3 ]' C5 j7 K6 f; ^! n 要不要接受手术成了家里最紧迫的话题。像所有遭遇癌症袭击的家庭一样,我们心情急迫,度日如年。甚至不能等到春节结束,晓东便匆匆赶往上海,随身带着我在北京的全部会诊记录和胶片。
; K3 g3 b7 G5 e3 y% o3 D8 e: F) d9 p3 d, B0 {" Q* M0 `/ l1 o8 o! S
一想到要切开脑袋,我们就倾向于到上海去。不仅因为那里的华山医院拥有一个非常好的脑神经外科,还因为我在上海工作多年,知道上海人禀性精细做事严谨,不像北京人那样大而化之,做朋友让你畅快淋漓,做事情却总让你不能放心。然而还有更重要的,我们都抱着一点侥幸心理,希望上海的医生能够否定北京的诊断。因为在这个国家,要论医疗水准,上海是唯一能和北京媲美的城市了。
4 B1 n* I( X0 A" k9 k9 g# q* o, Q' A
可惜上海几乎是重复了北京的诊断。专家们的看法是一边倒的,肺叶上的病灶不算大,不能定论,也还有时间继续观察,可是“脑瘤”这个结论却看不到任何翻案的希望。
. b; ?1 l+ }3 m- w
/ ?$ H1 U8 p6 k% z5 f- _ 北京造就的绝望气氛,在上海被进一步强化了。医生们甚至还有更大的担忧:由于颅内肿瘤靠近脑干――生命中枢,所以手术过程很容易伤及脑干,危害生命。要想避免意外,就只能切除肿瘤三分之二的部分,以至剩余部分仍会继续生长。如果不手术,脑瘤的生长随时可能压迫脑干,照样危及生命,所以我的死期更加紧迫――可能“只有三个月”。" w5 w5 B- n ]; S1 _5 a
! q" s/ u/ ]5 R4 n& D2 K6 x 他们的陈述大致上勾画出我的未来之路:4 s1 S; ^1 V* `
4 f1 `; l2 H% T5 X$ ?2 i; X 1,尽快实施开颅手术。然后
9 q0 |* @1 t# ?) ~% c5 p9 l6 Q4 S( ~' E2 P$ ]8 H; ~. v
2,手术后的继续治疗,也就是化疗和放疗。然后,1 Z1 E! F ?9 n1 l
) D/ q1 O" \ k N8 i: a5 Z# Z/ Q
3,密切观察肺部病灶的变化。准备实施第二次手术,打开胸腔,切除肺癌。然后,: ^. V7 H; Y7 _0 }, @$ h
- B6 J7 S( F+ w* C4 e 4,继续化疗,继续放疗。0 q! g: L; K: a9 Z" _& y; Z, e
, R0 a8 ?, y% R# H X+ h ……
' ?5 b6 Y- D' x" W' }0 ]$ A) w$ t
0 o2 q- R+ r. ?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所有人――晓东、我、还有医生们――都已不作他念。一切具备,就差把我推进手术室里了。' X; c) ]$ Q. E& c* m, [
4 A5 @! W/ `+ p
但是晓东还怀着最后一丝侥幸心理:就算是脑瘤,也别是从肺上跑过来的“转移瘤”。她在友人的陪伴下又去寻访一位专家,只想弄清楚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脑子里的东西和肺没关系?”
" m. i2 t+ r% S
( Q/ V1 S& D( B “我不敢说100%是有关系的,”具有无限专业敏感又从来不肯把话说绝的医生尽量委婉地回答,“能说有98%吧。”8 a# }' w% D# \8 |, l/ p5 t
* u: l3 ]! J% g' E “只有2%的机会?2%?”+ S5 n: J- T. Z( z
. w& |8 D+ K9 V8 R/ g0 k
“作为医生,我想建议你到上海来做手术。”他接着说,“但是作为朋友,我劝你一句,还是别到上海来吧。”% _) x1 J* X' h, n# \
O M+ I" R( F “为什么?”
0 t* m3 c% r. V% C/ t, w( x4 k/ h/ @' K5 G
“因为……因为……家人都在北京。”
$ h) B3 c/ `- C: R; h" W' t! `
8 l5 I, {) J/ q: p “他是在担心,”晓东后来对我说,“你能活着去上海,却有可能不能活着回北京。”/ [ s0 M* B3 i2 s
8 {3 k. E: Q4 v3 y 在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所有恐惧之中,没有什么比预知死期将至更加恐怖了。晓东打来的电话叫我不由自主地想象手术台上的情形。我可以选择去医院切开脑袋,也可选择呆在家里。这可真应了癌症患者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话:治,是找死;不治,是等死。
: n/ H7 K. N2 G- X ~
8 m: k% ?% r! P' c3 J 我躺在床上,仰面朝天,意识在睡梦和清醒之间游移,有如灵魂在人世和天堂之间飘浮。有一阵子,我觉得非去医院不可了。有一阵子,又想到不管怎样我已来日无多,于是强睁眼睛环顾这个家,扶着墙壁走了一圈,不免惆怅。2 Z% _, h- m; R1 X
' F4 p" c1 n; r" [ 12年来我在这个家里住的时间很短,现在一旦离去,也许就真的回不来了。我开始默默地和它告别,又在脑子里面想象自己的后事,接着想到遗嘱……2 @: @( v: E& X! w: `" z
, ` U q1 o+ E
疾病击中了我身体内最脆弱的环节,让我变得多愁善感。妻子不在身边让我感到孤独和无助,好在有儿子守在身边。他一放假就回家来陪我,朝夕不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耐心和体贴。几天前他从妈妈口中知道噩耗,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一场。从那一刻,他已长大成人。6 L; a. f* ^8 h- B8 c: k; d1 ?1 M
/ Y5 v' e E0 B# ]2 q 他为我买来一大堆光盘,包括了所有相声大师的全集。他在想方设法让我开心,就像他幼年时代我总是千方百计哄他笑一样。5 n8 @( ]4 {# [/ r1 h4 w
4 N% G$ X% o0 w8 z5 L
我试了试,尽管头痛不已,眼睛不能睁开,但是耳朵的听觉依然健在。我开始重听那些耳熟能详的老相声,还第一次听了郭德刚的新段子。笑声重新回到这个家。它让我的注意力从疼痛不已的脑袋上离开。
( y5 v2 V' w. W/ n/ u' [ L, N7 A' c/ i! ], z, a2 h
我开始聆听更多的声音。有古典音乐,有轻音乐,尤其是钢琴、长笛、古筝和琵琶的音韵让我觉得舒服。, P( s/ Z& q+ S# A
( m+ i6 r0 B! s 有一张光盘是多年以前在杭州灵隐寺买的,名叫《佛颂》,一直尘封在案,现在打开了。一曲响起,缓缓荡漾,余音绕梁,由身外到心内,渐渐宁静、纯洁和虚空,不禁悠然神往,有一会儿甚至忘了疾病。6 d4 M. c/ s, U; F1 O! {# o
0 s T4 W7 v) M3 I8 ~4 w 大约在第六天,我试着自己下床,手扶墙壁在屋里行走。还好,头晕眼花的程度并没有加重,我也还能支撑自己。" G: n) V5 P1 ^. C
9 Q2 B9 X% q, e 于是我得寸进尺,走到院子里。儿子在一旁搀着我,极力找些轻松话题对我述说。父子二人沿着花园里的小径走了一圈,再走一圈。" g; ?0 m# b _! R5 |
8 [, Z2 b! F, A# Q* k4 A “他小时候,我牵着他。现在他大了,我老了,他牵着我。”我这样想,“人生有此,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1 _$ @. C5 \0 F6 W
/ r7 ], ]) n. M- K 晓东初五那天回来了,心里怀着一个强烈的矛盾,不能开释:想要把我送到上海去接受治疗:却又怕应了那个医生的劝告,一去不回。她一路上不住流泪,从上海流到北京,推开家门,却见我和儿子正坐在餐桌前聊天,笑声不断。柔和的灯光包围着我们,充满温馨。
8 H9 Q5 I, T- s7 }2 s
. z7 } T6 ?. _* d2 h5 ]* s 她后来告诉我,就是在这一刻,她做了个决定:不把我送到上海去!即便只有“三个月”,也要让丈夫和家人在一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0 E U* }( q' N' C, n5 a @ Q
: w$ p4 ~* \4 i' Y' ?& v& }* w
(待续). D: ]: g( y2 U) ^3 Q0 V! M( ^
M( Y3 J. [5 y' P8 m!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