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3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进行选择。
; M" i H2 P! Y1 E; E% x2 Z* c! m一、非手术治疗
& y$ H9 p! V) d# I( V1 o/ e& C适用于周围型血栓,以及中央型和混合型血栓中病史超过7天、重要脏器有严重合并症、恶性肿瘤晚期、身体状况极差不能耐受手术的。
& n) R4 `* g' f主要包括:
: Z { ?' S0 D6 p+ R+ S1、为防止发生肺栓塞,须绝对卧床、制动、禁止按摩2周以上。! X" ` c$ T5 [! k4 X
2、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 S- w, P3 m, B- m9 S+ w
3、抗凝治疗:其作用在于防止血栓继续扩展和其他部位形成新血栓。常用抗凝剂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 O& B- o. S' K( M. J0 ~2 T; a
应用肝素时,需测定凝血时间调节剂量。用量过多可引起出血,如血尿、内脏出血等。一旦发生可用硫酸鱼精蛋白拮抗,必要时可输新鲜血。
1 _2 p9 R+ x1 {0 B$ b. A2 M1 H5、祛聚治疗:减少血小板聚集,主要有阿司匹林、潘生丁、抵克力得、玻力维等。用药期间不需监测凝血时间。% w( u/ ?* }$ u5 ^! R' V
6、溶栓治疗:在血栓形成早期可应用溶栓剂,包括链激酶及尿激酶,两者均能促使纤维蛋白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酶。此酶可水解纤维蛋白,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溶栓治疗对DVT的病人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血栓完全溶解率极低。
4 ?% Z3 l1 s, z1 Q0 e7、其他药物:低分子量右旋糖酐、血栓通、川穹嗪、丹参等药物是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药物,现已被广泛应用,可消除红细胞凝聚,防止血栓继续滋长及改善微循环。
) g9 O9 c1 ?" G3 _4 I8、后期开始起床活动时,禁忌久站及久坐,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度地压迫浅静脉,以增加静脉加回流量,以及维持最低限度的静脉压,阻止下肢水肿发展。5 @# V7 y$ e( H6 D' N3 }, l E
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控制血栓扩展,减轻肢体水肿,缓解疼痛。但非手术治疗后,约50%以上患者将遗留后遗症,即DVT后综合征,出现水肿、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4 v2 ?9 w4 e- P, E0 a! F, `: u5 W二、手术治疗" ?8 H2 y* A7 Y7 `
适用于中央型和混合型血栓中病史不超过7天、无严重合并症、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耐受手术的。股青肿是手术取栓的绝对适应证。) E4 ^( D0 ] m; Q; Y
急性期的患者,手术越早,血栓与静脉壁粘连、炎症反应程度越轻、静脉内膜破坏越轻、继发血栓形成越少,手术取栓越可彻底,效果越好。一般发病3天内取栓最好,病程超过7天的血栓机化与静脉壁粘连,很难取除干净。取栓效果与血栓类型有关,中央型明显好于混合型。如果左髂总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即Cockett综合征)(链接至Cockett综合征),必须同时纠正,否则取栓术后极易复发。术后配合抗凝、祛聚、溶栓等药物和其他辅助治疗,预防血栓复发* u( B; w. W" f3 |: R7 N: M% r- q
三、介入治疗
/ f1 G. z# J, m: G5 _6 ]1 ]近年来出现微创介入方法治疗急性下肢DVT,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和全身性溶栓的结果。目前临床开展的微创技术治疗急性DVT主要包括:导管直接溶栓、深静脉机械性血栓清除和髂静脉腔内成形(静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可用于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例,但所需费用高。* {) J) x* I2 Q H
【后遗症】
2 F. t' x6 R 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常留有后遗症,即DVT后综合征,可出现水肿、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甚至致残。治疗主要是抬高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穿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可以服用一些促进循环的药物。
2 ]4 ^: r E! Z. W根据病理过程,DVT后综合征可分成阻塞期和再通期两个阶段。
- |- J0 ^% v- C2 B2 h1、阻塞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肢体主干静脉回流受到障碍,血栓远侧静脉压增高,侧枝开放。但大多数病例侧支循环建立缓慢,不足以代偿阻塞静脉的回流功能,引起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炎及溃疡。此期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加强侧支循环,可根据情况选行:原位大隐静脉移植术、大隐静脉转流移植术、带蒂大纲膜移植术等。
9 ?$ C) w7 `$ Q+ G5 O$ A4 l! Y2、再通期:在血栓机化和再管化过程中,静脉管腔可部分再通,但静脉壁增厚、瓣膜功能丧失,造成血液反流,可引起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和溃疡。下肢下行性静脉造影可见造影剂明显逆流。此期手术治疗方式可选行小腿穿通支静脉结扎、带瓣膜静脉段移植、肌袢代瓣术等。
1 t, z- [& L8 i+ V4 ~1 V 6 l( f4 }) T. V Z! m
【预防】
( k. {2 f+ D9 K. l9 l对有血栓形成倾向及可能引起血栓形成的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 w7 [* T; N, Y/ w" b; q- m一、机械预防:大手术,尤其是盆腔手术及骨科手术后,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尽可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可在床上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下肢穿医用弹力袜,以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2 F8 N0 L6 w8 w9 I, v, z) q* L
二、药物预防:主要是对抗血液高凝状态,可应用:' [; U' N7 Z4 k0 }! ?1 ?* \
1、右旋糖酐
! t& `4 u$ H; A7 B& [: u: D2、抗血小板粘聚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抵克力得、氯吡格雷等。
8 D5 h$ g! ^8 [& v' L$ x& D" a% G/ Q3、对于血栓形成风险高的病例,可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如速碧林等。 |